保費越高保障越多?打破保險迷思

分享文章:

現在保險公司與商品種類這麼多,大部分的人對於保單條款也都有看沒有懂,加上一些常見的保險迷思,往往保戶就像誤闖森林的小白兔感到困惑,等到事故發生後,才知道自己不小心誤踩了保險地雷,後悔也來不及。

保險迷思

前幾天1位28歲女生小玟找我做保單健檢,通常我的習慣都會先問:「你為什麼會想做保單健檢?

小玟說:「因為自己對保險沒有什麼概念,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到自己的保單,大家都說我才28歲,一年保費就要繳5萬太多了,加上換了工作,薪水比較少,也覺得保費負擔變重,所以想重新了解自己的保障內容。」

小玟106年投保的保單內容如下:

  • 終身手術險保額1,000元,附加住院醫療實支附約10萬、終身防癌險附約1單位,保費約2.4萬/年
  • 終身住院日額險保額1,000元,保費約1.2萬/年
  • 終身小額壽險保額10萬,保費約1,900元/年
  • 終身特定傷病險保額25萬,保費約1.5萬/年

投保內容幾乎都是終身型保險,這也難怪保費會比較高。

小玟接著又拿出了一份建議書給我看,年繳保費約3.3萬,內容如下:

  • 終身壽險保額10萬,附加意外險三寶(身故/失能、住院日額、實支)、住院醫療實支24萬(平準型保費)
  • 20年定期重大傷病險保額20萬(含滿期保險金)

原本小玟因為預算問題想改保這些內容,也覺得保費變少應該保障會變少是正常的,還好有朋友勸她多了解保險後再做決定。

常見的保險迷思

小玟剛買保險時,跟大部分的人一樣認為:

  • 繳完20年就能保終身,到老時生病住院、動手術就有保障
  • 沒用到也會退還所繳保費,保費有去有回不浪費
  • 這20年保費都不會變,理財比較方便
  • 保費繳這麼多,該保的應該都保到了

但別忘了,終身型保險必須繳完20年,才是真正終身有保障。

實務上常遇到,許多人在買終身險當下,覺得保費預算都還負擔的起,當面臨人生階段改變,例如:買房、結婚、生子等支出變多的情形,收入暫時無法增加,只能設法減少支出,因為保險不是立即會用到,所以都會被拿出來檢視調整,繳了幾年想解約又捨不得,不解又繳得很吃力,面臨兩難選擇,最後大多還是選擇縮小保額或解約。

終身型醫療險大多為定額給付,不見得符合未來醫療趨勢。

因為健保制度變化、醫療技術進步,導致住院天數縮短、自費醫療項目變多且變貴,而終身型醫療險大多採定額給付,除非投保的額度夠高,才有可能彌補大部分的醫療花費。

舉例:假設投保保額1,000元,每日病房費差額要自費2,500元,住院日額險住院1天就賠1,000元;剖腹產手術要自費5萬,手術險依對應手術等級倍數就賠2萬。

不要用保費高低來衡量保障多寡

一般人聽到一年保費5萬,會認為應該保障很多,加上建議書上琳瑯滿目的保障項目,感覺該保的都有保到了,但你不知道的是:『保障內容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、保額可能不足以解決問題』,等到事故發生了,才發現自己買了高保費卻低保障的保險。

從人生風險思考保障需求

買保險可以回歸到保障需求來思考,生病或意外受傷治療要花錢、重病重傷沒辦法工作還是需要錢、失能長照要花錢、人走了喪葬要花錢等,說穿了買保險就是要解決錢的問題,也意味著付出的保費是否能轉嫁風險來臨時的經濟損失,這才是最核心的重點。

人生風險最常聽到的就是『老病死殘』,我整理成一張圖,希望能幫助剛接觸保險的人思考自己的保障需求。

你也可以用底下這些白話的問題反問自己並把答案寫下來,因為問題越明確,越有利於聚焦解決方法

  • 我希望住院期間能有不錯的醫療品質,可以住「單人房」或「雙人房」?
  • 我希望住院期間或動手術的醫療費用,可以「花多少就賠多少」,基本額度至少要「?」萬。
  • 萬一罹患癌症想要標靶治療或新式療法,如果不需住院,在家休養暫時無法工作2~3年,我希望能一次給我「?」百萬元,可以彌補我的工作損失、生活開銷、醫療費用。
  • 萬一罹患重大傷病(如:需要長期治療之癌症、洗腎、腦中風、嚴重燒燙傷、重大創傷等)需要在家休養復健,暫時無法工作2~3年,我希望能一次給我「?」萬元,可以彌補我的工作損失和生活開銷。
  • 萬一因為生病或意外失去工作能力,或因老化需要他人長期照顧,我希望每月至少有「?」萬元的生活照顧金,讓我可以請照護員和付生活開銷。
  • 萬一提早離開,我希望能留下「?」百萬元照顧家人,解決生活開銷、房貸、身後事等責任問題。
  • 我每月最多可拿出「?」元來規劃這些保障。

保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之一

當你認知到哪些風險是你擔心的、需要多少保障、有多少預算,你就有方向可以跟業務員討論該規劃哪些適合你的保險商品。

買保險把握兩大原則

因為買保險需要成本(保費),那如果每月預算有限,又想解決身故、失能、癌症、住院醫療等問題,那該怎麼辦?

有句話,保險業務經常掛在嘴邊「明天跟意外不知哪一個會先到?」相信你我都同意這句話,就是因為風險不知何時發生,才能凸顯保險的意義與價值。

所以規劃保險時,記住掌握2個大原則:

原則1:保大不保小

優先解決需要花大錢的風險,等到手上預算足夠,再去擴大保障內容。

若你是新生兒父母或是家中經濟支柱,請優先考慮自己的保障,因為換個角度看,保險其實也是在保一個人的賺錢能力

原則2:保近不保遠

優先解決近期可能發生的風險,一直去想「沒買終身險,老了怎麼辦?」反而忽略目前保額的不足,等到事情發生會更後悔。

規劃時,可先以定期險作為主要考量,因為定期險可擁有「低保費、高保障」的優勢,但同時也要懂得將省下的保費做更妥善的利用,透過理財提高自身資產減少對保險的依賴性,否則只會落入老年沒錢的後果。

保大不保小 保近不保遠

結語

我相信許多人跟小玟有一樣的情形,因為對保險沒有概念加上信任業務員,就憑感覺買了保險,但後來也可能遇到一些情況而需要調整保險,或是等到事故發生才發現保障缺口,這些都可能會對你造成損失。

建議買保險時,可以多聽他人經驗、多看保險條款、多問業務員,最重要的是多做功課,你不見得要比業務員專業,但有基本觀念,你才能幫助自己買到合適的保險,過濾不合適的業務員。

📕延伸閱讀

👉需要保單健診或諮詢保險問題,可以透過【詢保屋粉絲專頁】或【詢保屋LINE官方帳號】聯絡我。

這篇先談到這,後續我會不定時分享一些簡單易懂的保險資訊或知識給你,希望能讓你對保險有所改觀。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