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商品停售不買可惜?

分享文章:

在保險商品停售前,你不難發現身邊的業務員總是會冒著被停權的風險,遊走在法規邊緣,有意無意的在社群媒體暗示你商品特色、不買就回不去了、買到賺到、大家都在搶買等,或是看似新聞的業配文,不可否認很多人可能因此就被影響而購買,但真的是沒買到就會可惜嗎?

保險商品停售

老實說,這樣的行銷手法確實很有效,大多數人會因此願意了解商品甚至是投保,這些人大致可以被分成3種:

  1. 原本就有需求,但覺得不急可以慢慢了解。
  2. 原本沒需求,但了解完,覺得確實需要。
  3. 沒需求,但看到大家都買,好像不買很可惜。

這篇想跟你聊,我們可以如何理性看待保險商品停售這件事。

保險商品停售的原因

以保險公司立場來看,保險商品因為涉及法規、精算層面的問題,常見的保險商品停售原因有:

  1. 主管機關修改法規或示範條款,如:啟用新的回合經驗生命表、調整責任準備金利率、死亡給付對保單價值準備金的最低比率等,商品必須配合停售且改版。
  2. 理賠損失率太高,可能造成保險公司經營風險,如:失能險、實支實付醫療險等。
  3. 保單賣太好,可能超過公司風險胃納量、達到銷售限額或引起主管機關關注。
  4. 保單賣太差,沒有市場性,可能是條款設計過時或較不利於消費者。

💡金管會今年6月已修正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,明定保險業在設計保單時,必須擬定銷售限額預警及控管機制,避免保險公司對單一保單銷售超限,以致影響公司清償能力。

舉幾個實例來說明:

1.主管機關修改法規或示範條款

以2020年7月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為例,讓保險公司提存壓力變大,讓終身型壽險、終身型健康險的保費連帶調漲,也讓繳費期6年以下的台幣儲蓄險失去市場競爭力。

什麼是責任準備金?

簡單來說,保險公司為了承擔保戶的各項理賠給付,會先從保費收入提存一部分金額做準備履行未來的保險責任。

為什麼責任準備金利率降低,保費就會變高?

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,未來給付保險金責任經利率折現後應提存之金額就會越多,而責任準備金視為保險公司的負債,連帶影響保險公司獲利、淨值、資本適足率表現,所以當保險公司提存的壓力上升,通常保險公司會以收取更多保費方式來減輕壓力。

2.理賠損失率太高

2020年失能險熱銷引來金管會關切,因失能險給付條件包含意外及疾病事故所致失能狀態,及失能保險金一次或分期給付方式的特性,未來可能存在「年度失能發生率」及「失能後死亡率」等2項不確定因素;另外,隨醫療技術進步及國人平均餘命逐年提高,「長壽風險」也成為保險公司的不確定因素之一。

這些都可能影響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清償能力,導致失能險紛紛走上停售之路,目前市面上失能險商品也碩果僅存幾家。

3.保單賣太好

像2021年初熱銷的500防疫神單,讓產險公司緊急喊卡,因為可能存在超過產險公司風險胃納量的疑慮;該張保單保費收入約19億,沒想到真的遇上5月份疫情爆發,導致7月預估的理賠金額已破10億。

💡風險胃納量是指保險公司願意且能承擔的最大損失金額

4.保單賣太差

這類案例比較少聽到,因為保險公司也不會公開說保單賣太差所以要下架,而且若保單內容不具吸引力,自然也沒有討論熱度。

保險商品停售的影響

以消費者立場來看待保險商品停售,我們通常擔心的是:

1.新商品的保費調漲

以往年市場整體經濟、通膨率、理賠損失率、健保改革或法規修正等因素來看,保費幾乎都是以調漲居多,很可能是商品內容不變或但保費變高,意味著消費者必須拿出更多預算來購買保險。

2.新商品未必比較好

通常健康險商品設計會參考市場理賠經驗、國人平均餘命、醫療技術環境等,哪個年齡層或性別的理賠頻率高、金額較多,像是有些實支實付的改版商品,多了每年保險金給付總限額的限制、定義手術需符合健保227手術、弱化門診手術給付、老年保費漲幅大等。

但有些商品可能會因為保障內容縮水,而保費有些微調降。

💡有關【什麼是『健保227手術』?】可以看這篇。

3.沒有接替的新商品

像失能險因為保障意外或疾病導致的失能,只要符合失能程度表定義即可理賠,保費又比長照險來得便宜,加上當初部分保單還有「保證給付」機制,當確定為1至6級失能時,將保證給付10至15年不等的理賠,被說是「CP值超高」的保單,所以成為業務員和消費者討論的熱門話題,但2020年底失能險陸續停售,而目前保險公司仍尚未有推出失能險新商品的消息。

回歸需求面做考量

保險商品停售是時有所聞,最終還是要回歸到『你需不需要這個商品?』,如果是不合適或不需要的保單,那停不停售其實都與你無關。

但如果是你需要的保單,你也剛好多了一個理由強迫自己了解並做出決定,這也算是一種助力。

如果迫於停售時間壓力下先投保了,後來才發現不符需求的話該怎麼辦?

可以參考這篇【買錯保單怎麼辦?別怕,10天內都能全額退費】。

大家都有買,好像不買很可惜?

他需要的不見得也是你需要的』

每個人的需求不同,加上各家商品皆有優缺點,買保險建議要通盤考量,如:既有保單的保障是否有缺口、保費預算是否合適、保障額度是否足夠、保險是否能解決擔憂的問題、健康狀況是否能買等,所以每個人的保障組合搭配仍會有些許差異。

結語

如果你原本就有保險需求,建議還是提早了解做規劃投保會比較好,卡在停售潮前投保的話,在實務上常見狀況,像是核保時間很長、萬一扣款失敗可能會被撤件、業務員可能忙中有錯等。

建議買保險前還是要充分了解條款,並且確定符合需求後再買,才不會買到不合適的保單。

👉需要保單健診或諮詢保險問題,可以透過【詢保屋粉絲專頁】或【詢保屋LINE官方帳號】聯絡我。

這篇先談到這,後續我會不定時分享一些簡單易懂的保險資訊或知識給你,希望能讓你對保險有所改觀。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